全国土地调查(土地详查)讲课稿
土地管理宣讲材料
谭宁棠
土地资源形势与任务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列举三个方面。
一个是耕地,用来种植农作物,生产粮食来养活人口,我们国家的耕地不到世界的10%,但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85%的食物。
二是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农民提供了40%—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
三是土地的供应支持了城乡建设,保证了国家经发展的需要。1999—2007年之间,全国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600多万亩,其中“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530万亩左右,到2006年已经增长至6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近600万亩。可以看出,土地资源为国家和地方重大经济项目提供了空间支撑。
2003—2007年之间,全国土地出让面积和价款都显著增长。仅2007年出让价款就达到近12000亿元,从资金上有力地支持了国家
1和地方经济建设。
二、土地资源的形势
1.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土地少(尤其是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
首先是总量多,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7.2%,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
截止2007年,在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18.26亿亩,占全国土地面积12.81%。接近世界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其次是人均土地少。我国人均土地面积11.6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9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我国人均耕地仅相当于加拿大的1/
18、俄罗斯的1/
10、美国1/
8、印度的1/2。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耕地分布的不均衡,各地区耕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全国有666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已经不足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6省市的人均耕地已经不足0.8亩。
第三个特点是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在土地资源中具备优质耕作条
2件的少。在全国国土面积中,65%属于山地或丘陵,33%属于干旱地区或荒漠地区。55%不适宜人类生活与生产。35%受到土壤侵蚀或沙漠化影响。全国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600多万公顷,也就是9000多万亩。
从耕作条件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耕地耕作条件差,存在水源缺乏、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问题。
我国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是经济发展快、建设占地多的地方。
第四个特点就是后备资源少,严重不足。据测算,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而这些资源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很多。
我国土地开发潜力最大为1亿亩左右,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约8000万亩;土地复垦潜力近1400万亩。但是,这仅仅是潜力,要把潜力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土地垦殖率12.81%,复种指数约为158%,利用程度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程度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来看,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2.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看,总的说是粗放、浪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十分粗放;二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未完,全文共10722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