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衡水湖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人类长期以来超负荷利用生态系统,生态欠债式的发展,已经累积形成明显的生态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流污染与破碎化、海洋酸化等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变革现有的生活与生产模式,才能减缓地球自然资本退化趋势,并确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山西省依托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经济,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而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加重了环境容量的负荷力,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同时引入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如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生态协调系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指标的研究,尽量全面客观地反映人们的需求活动所带给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后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山西省2007-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演变分析,对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2007-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1.4334ha/人增长到1.62275ha/人;2007-2011年间山西省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平稳,维持在0.82ha/人。可见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速率较快,从而导致2007-2011年间山西省生态环境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在
(未完,全文共2040字,当前显示6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