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技术推广

关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探讨

---2008年春季行管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三农问题”不仅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这个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官方媒体的画面上。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一个乡村治理的问题。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委关系失调和乡村关系紧张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是提升乡村治理制度绩效的重要措施。[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两委关系;乡村关系

建国后,国家先后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并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实现工业现代化。而在经历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可以说我们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同样面临着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农村问题。

在中国,农村在地域上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而所谓的城镇其实在实质上更多的是包括了广大乡村在内的城与镇,由于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也就是所说的同质社会。在以乡村为共同体的单位中:具有区域性强,流动性小,封闭,分布呈现蜂窝状,内部血缘、姻亲、家族观念比较强的特点。因此,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中国农村的特殊性。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第五历史阶段

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从本世纪初至今是第五阶段。目前我国已处在工业化中期,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gdp由8940亿元增长到192321亿元,人均gdp由880美元增长到1703美元,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成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从而研究推进农业现代化进入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导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指明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的农民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转型。中国的农村最重要的一个是怎样使单个的农民怎样走到组织化的问题,这是怎样实现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就是一个新型的工业现

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一个乡村治理的问题。

二、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

乡镇操纵村委会选举和村民因为村委会选举而群体上访,是村委会选举成为学界及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的原因之一,并引起政策部门的重视。最近几年,一些学者或媒体人士,起草数部《村委会选举法》草案,试图通过制定村委会选举的详尽条款,来解决村委会选举中上级政府操纵选举和村庄选举产生争议等问题。

村委会选举中有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是由于乡镇干预村委会选举引出的矛盾,比如乡镇指定村委会正式候选人,引起村民不满和抗议。二是由于村庄内不同派系竞争引发的矛盾,比如,由于宗族斗争引发的选举竞争或者贿选引出村民的不满等。在发达地区农村或城郊农村,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土地升值,村集体一般占有大量资源,这些资源引起村庄内部的激烈争夺,从而引出严重的矛盾。这种因为村集体拥有大量资源而在选举中出现竞争的情况,十分正常,也很普遍。几乎所有发达地区农村,真正推开村委会选举,村庄内的不同派系都会激烈竞争。从媒体报道来看,动辄数十万元贿选的村庄,以及村民动议罢免村委会的村庄,大都是这些拥有集体资源的村庄,如珠三角、长三角、山西一些有煤炭资源的地区等。这些发达地区农村激烈的选举竞争及由此引出的村庄矛盾,与乡镇是否操纵无关。


(未完,全文共6426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