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国家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示范区

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技术规范

高效茶园要求达到亩平产茶100kg,产值5000元,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园地建设

(一)茶园建设

高效茶园要求保留自然植被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配套完善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适宜茶树生长的优越环境。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应建立茶园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茶树种植前应施足底肥,按常规双条植种植,大行距1.5米,列距33厘米,株距30厘米,坡地茶园应等高条植,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二)低产茶园改造

1、树冠改造。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进行更新。修剪时间(包括深修剪、重修剪与台刈等),以茶树养分积累多和经济效益为主要依据,一般在春茶后进行。并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培养“优化型”树冠。

2、园地改造。主要采用补植缺丛,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或深耕、铺草、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要求亩施土杂肥2—3吨或饼肥200—250公斤;因地制宜地修建园道、排蓄水沟(池)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部分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的低产茶园,则宜“改植换种”,重新规划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树。

(三)茶园生物多样性

1、茶园规划、园地开垦或老茶场改造时,在山顶、山坡梯田之间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自然植被。并有计划地在基地周边的上风口营造防护林带,在道路、沟渠、工厂、房舍等周边空地种草植树,保持茶园基地较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

2、在茶园(幼龄和台刈改造园)及周边空地内适当种植一些绿肥或矮杆经济作物,如花生、豆类、生姜等

3、在低山基地茶园中应适当栽植遮荫树,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与风蚀,改善小气候,促进益虫生存,提高茶叶质量。

4、茶农开展畜禽(如猪、羊、鸡等)养殖,养殖的种类与数量应从实际出发,并尽量按有机农业方式饲养,以此积蓄栏粪肥,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

二、茶园管理

(一)土壤改良

1、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茶树行间,应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在开花结果(荚)初始期,结合茶园深耕翻埋入土,培肥土壤


(未完,全文共3043字,当前显示9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