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谈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一些错误认识

更新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教学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本次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的扬弃,虽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而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此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这些影响课程改革的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落后

很多老师觉得,和原来的教材相比,新课改的教材不好把握,又担心自己掌握不好新课程标准而耽误了学生,心里没底。因此,面对新课改,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

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我们要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是追求表面、形式的活跃。

三、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可在瞬间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形象资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仍不失为课堂主要教学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了“主教”,成了场景观摩课,把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挤掉,就事与愿违了。

四、关于更新观念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其改革的彻底性。中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不能丢掉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不能简单地将国外教育中某些词当作改革的旗帜。实施新课程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我们要更新的是陈旧、过时的教育观念,而不是一切教育观念。有些教育观念如“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等,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至今还是适用的,就应把它发扬光大;有些教育观念如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当时是正确的,现在只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就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有些教育观念如“分数高、升学率高就是质量高”,虽然成了许多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和家长的共识,但因为它不全面,就应加以更新。

五、把教学当成了教教材


(未完,全文共3271字,当前显示10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