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规范新能源建设还是气象部门扩权

平权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宪政理念

平权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宪政理念

胡锦光教授

[摘要]。城乡之间泾渭分明的二元社会结构主要是非农身份的人所设计的制度造成的,这些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和强制收容遣送制度。当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是以提高现有的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这一目的是能够达到的,但必定是暂时的,而不能是持久的,现有的新农村建设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宪政理念上说,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在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实现平权。

[关键字]: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平等权

上传时间:2010-5-10

浏览次数:387

字体大小:大中小

[正文]:

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社会自1978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获得了令世人有目共睹的巨大发展,这一发展甚至被命名为“社会转型”。同样地,作为中国社会组成部分的农村地区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在中国社会这一发展进程中,有一个挥之不去、始终缠绕着中国领导人和国人心灵的问题,那就是“三农”问题。八年来,作为中共中央开年最重要而发布的第一号文件必定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即是明证。这一问题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和均衡发展,特别是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之后,其更为突出地摆到了国人的面前。可以说,“三农”问题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是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正因为如此,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并于2006年初发布了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具体阐述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在确立了依宪治国的共识并将其上升为宪法规范之后,一切治国的战略、政策和措施就都必须要符合这一指导思想,当然也包括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政策和措施。任何失去宪政理念的指导而制定的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都将无法形成统一的秩序,也就无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那么,我们所说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宪政理念应当是什么呢。

一、城乡之间:

为什么是泾渭分明的二元社会

虽然1978年宪法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但在此之前中国社会完全可以说在主体上仍然属于农业社会,因为中国近代化即工业化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完成。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以比较落后甚至是原始的方式从事着农业生产,属于“农村”户籍。只有少量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从事着总体上说还欠发达的工业生产,属于“城镇”户籍。

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近代化任务初步完成。但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仍然占据着中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

1.城乡之间二元社会的表现

(1)因农业人口众多,人均可耕种面积少,无法采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和先进的机械化手段进行农业生产,而只能采用落后的组织方式和劳动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居民在组织方式和工作手段上,可以说基本上甚至完全与国际“接轨”。


(未完,全文共8077字,当前显示13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