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聆听祝怀新教授《英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感想[范文模版]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教育系

初等教育

田杰

20081205034【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的变革;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是与当时的特定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发展必然影响并制约着课程改革的走向。同时,课程改革也是课程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寻找课程改革的平衡器,这是课程典范重构的两个方面。而课程理念的创新又包括创新的学校观、创新的课程观、创新的教材观和创新的教学观。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理论;创新;发展

【正文】

我国的课程改革先后进行了8次中小学课程改革,第一次是在1950年和1951年,第二次是在1952年,第三次是在1956年,第四次是在1963年,第五次是在1978年,第六次是在1986年,第七次是在1992年,第八次是在2000年。

八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我国建国后酝酿时间最长,投入资源最多,专家学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进入决策主体、波及范围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过程中清理了我国长期以来课程教材体系存在的严重不足。

1、课程设置上学科中心倾向严重。我国的课程和教材目前基本上还沿用一百多年前确立的学科体系,并按照这一体系来组织课程和编写教材。这样做的一个弊端,是导致儿童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割裂。缺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材内容繁难杂旧,缺乏时代感。这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另一个结果。全国有很多地方,初中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学习跟不上,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史培养国民基本素质的基础工程,必须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听得懂,学得进去,并能切实掌握。

3、忽视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价值变革的引领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培养目标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列的新的体制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则在课程典范、课程理念、课程体制、课程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一、课程典范的重构


(未完,全文共2802字,当前显示8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