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八-上-26.三峡

26三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2.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投影)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飞漱(shù)属(zhǔ)引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1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

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学生相互质疑

7、教师范读

8、学生齐读

9、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

2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明确:


(未完,全文共13029字,当前显示14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