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这里,我们“横扫清华图书馆”[精选]

在这里,我们“横扫清华图书馆”

--寻访、阅读图书馆老馆名人签名书籍活动

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办公室

一、案例思路

从馆藏分布的角度看,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老馆书库,收藏了近百万册的图书、期刊与报纸,占清华大学图书馆实体馆藏的近1/4。由于该部分馆藏历史时代相对比较久远(主要是1977年之前的文献),平时只有教授才允许入库,普通读者对于这部分藏书了解不多,借阅量相对较少。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102岁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是一个相当有魅力的地方。曹禺曾经在这里写下《雷雨》剧本;杨绛曾在书库里留下过一张美丽的读书照片;钱锺书曾立下豪言:“横扫清华图书馆”;朱自清先生、潘光旦先生等知名学者作为图书馆主任留下过自己的足迹;而日本帝国主义也曾经把老馆蹂躏得满目疮痍„„书库里的藏书源流复杂,经常在不经意间,翻到朱自清、郭沫若等名人亲笔签名的图书,让我们感觉到,这部分珍藏应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阅读并对他们有所触动。通过组织寻访、阅读图书馆老馆名人签名书籍的系列活动,让读者能够有机会走进幽深的大库,触摸到过去的历史,从而启发自己的思考。

基于此,图书馆策划了这项活动。优势有如下几点。

1、图书馆连续6年在校庆期间,举办了“图书馆老馆大库开放日”(为期两天),每年吸引了至少600-700人次的读者或校友参观,老馆浓郁的书香气息与历史韵味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

2、在平时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不少读者表达了想要入库参观或找书的意愿,他们希望能够深入到大库内部,探寻深邃宝库的秘密;

3、图书馆与学生的志愿者团体、学生社团联系密切,人文、社科研团主动联系图书馆,希望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之中

二、案例策划书

在幽静、深邃的老馆大库里,珍藏有不少名人捐赠给清华图书馆的书籍。这些书籍的扉页上,或有捐赠者的亲笔签名,或有其私人印章,凝聚了特殊的人文价值,成为一类独特的藏书。这些图书散布在老馆书库的大量藏书中,亟待挖掘与整理。

在这种海量藏书中开展披沙拣金的工作,正如同钱锺书先生当年“横扫清华图书馆”一样,是需要极大的魄力与毅力的。我们的“横扫”,采取的是地毯式的方式,从书架上取下每一册书,翻看其中的扉页与读者归还图书的期限表,发现线索,进行探究式阅读。我们读

1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书背后的故事。

三、活动的参与者

主办方:清华大学图书馆

承办方:图书馆特藏部、图书馆办公室协办方:研团、学生部

学生范围:在校学生(含外国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近百人次参与

四、举办过程

鉴于图书馆老馆书库的藏书众多,单个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参与的程度彼此之间是有差别的。因此,图书馆特藏部联合办公室采取四种方式/层次来进行此项活动:(1)志愿活动:

人文社科研团主动帮图书馆发布海报,组织志愿者,每周利用周四下午的时间段,安排两批志愿活动,每次2小时。例如,2013年12月份的一次报名中,有17个专业的同学积极响应,有汽车系、生物医学工程、物理学、外文系日语、法律、生物学、英文、历史、新闻、公共卫生、热能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系、航院航空系、高等教育学、交通规划与管理、土木系、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参与,还有外国留学生参与。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在特藏部老师的指引下,参观了图书馆的玻璃书库,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变迁,特别是惨遭日寇蹂躏、图书随清华南渡北归的故事,让他们体会图书馆前辈们爱国、爱书的家国情怀,知道矗立在书架上的旧书有着多么曲折而艰辛的历史。


(未完,全文共5304字,当前显示14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