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纪录史里程碑

习马会是中华民族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015年11月7日,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跨越了重重障碍,在这里实现了历史性的会面,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晤,也是2008年以来两岸确立和平发展道路水到渠成的产物。尽管目前海峡两岸仍然存在着众多短时期内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甚至一些隐藏的矛盾还有令两岸关系出现反复的可能,但无论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习近平先生和马英九先生的新加坡会晤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意味着海峡两岸的最高领导人在渡尽劫波后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了民族振兴进行时。民族振兴成目标

洗雪百年国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邓小平先生曾睿智地指出:统一问题,“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感情的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然而,长期以来,受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影响,海峡两岸始终无法找到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共识。

在蒋介石时代,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在政治定位上,两岸关系作为内战的延续,实质上是争夺全中国的统治权的所谓“汉贼不两立”的“法统之争”。到蒋经国时代,随着中国大陆和平统一政策的提出,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出现了某些弹性松动。1987年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开放赴大陆探亲,打开了两岸封闭隔绝的大门,国共两党在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指导下,开始探索统合两岸关系、寻求国家重归统一的新途径。到李登辉时代,台湾当局在坚持两蒋时期“汉贼不两立”政策的同时,开始有所调整,提出不计较名称与可以接受“双重承认”,在政治上明确了“一国两府”的政策构想。尽管1992年汪辜会谈确立了“九二共识”,但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表述却存在分歧,尤其是到了李登辉执政的后期,台湾当局的两岸关系定位逐渐由“一个中国”变成了“两个中国”。2000年之后,以台独为政策纲领的民进党上台,推行“台独”党纲和渐进式台独路线,两岸关系从两蒋时期的“法统之争”,转变为李登辉早期的“代表权之争”,继而转变为民进党主政时期的“统独之争”。2008年以来,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开启了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从“外交休兵”到签订ecfa,两岸政党、经济和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尤其是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后,两岸关系被纳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轨道。


(未完,全文共3316字,当前显示9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