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领导制度改革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学习邓小平关于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论述
王进
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小平同志的这个思想,是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提出来的。因此,认真学习领会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与改善及加强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在积极推进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搞好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社会主义的任何改革,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事关整个改革的大局和成败,更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什么领导制度和政府机构的改革特别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呢。这是由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所决定的。
从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重要性来看,它是事关整个改革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事,因此特别需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首先,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及机构改革,是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党领导的改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小平同志在倡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任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庞大重叠的机构不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许多障碍,都与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滞后密切相关。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迟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些政府机构不愿意放权,致使政企不分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重重叠叠的政府机构,个个都向企业发指令、下文件、捞利益,把国有企业捆得死死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对于这样一个事关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大事,当然应该大力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其次,进行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付出了沉重代价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中国共产党曾长期领导武装斗争,并形成了与武装斗争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领导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领导制度基本上被沿袭下来。这种领导制度,如果说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斗争中,这种领导制度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了。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中心任务已经不同于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极为繁重复杂,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再也不能不解决了。”如果不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制度,建立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高度民主的领导制度,“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还会重演。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对于这样一个事关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重大问题,当然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从领导制度和机构改革的特殊性来看,它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敏感和艰难,因而更加需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未完,全文共6261字,当前显示13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