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性银行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签一份心理契约铺一段成长之路
对地方性银行团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涌现了一批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广纳社会人才,招用了一大批青年员工,为了更好的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组织青年,而共青团组织作为团员青年之家、党的助手和接班人,能否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凝聚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服务发展大局,是各级团组织迫切需要研究、思考、解决的现实问题。银行共青团工作不能发挥“锦上添花”作用,变得“无事可做”的时候,如何围绕银行经营创新创效,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延伸工作手臂,强化共青团工作着力点成为了目前关系银行共青团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地方性银行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经营效益为银行的生命线。当前金融改革如火如荼,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每天都面临着残酷的优胜劣汰,利润和效益是关系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如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行决策层日夜斟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银行效益,银行的一切工作均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来开展,共青团工作日益变得举重若轻,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在银行费用紧张时期,银行往往无力保障正常的活动经费,团费的收缴也十分困难,政治学习、“双岗”等青年活动也难以正常开展,这样一定程度上弱弱化了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工作力度。
青年需求为团干的“超能量”。随着农信社向银行的改革,银行面临着用工和效益的双重压力。为了降低成本,银行采取了强化工作职责、强调优质服务、提高专业素养,从而要求员工不断的学习和承担更多的工作,从而提升了员工自身素质和工资待遇。由于地方性银行规模等方面的局限,农信系统曾数年未进一人,银行人才年龄出现了断层,导致了新员工与老员工存在学历差距。由于青年员工拥有大学学历,一些年轻员工存在“老子天下第一”心态,从而导致了这些人自以为是,不融入组织,容易滋生与老员工对立情绪,不利于团结。团干部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传递“传帮带”和爱岗敬老的正能量,才能起到“润滑油”的作用。
团干职责的技能需全能化。银行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而银行的岗位也是综合型的,因此银行的共青团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这样一方面给共青团工作带来许多便利,也使共青团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削弱。举办一次团的活动或落实某一项工作需要团干部全身心的投入和组织。有句俗话“共青团无权无钱,全凭嘴巴甜”。要组织活动,就需要每一个环节去疏通,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团干部兼职过多,势必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力度和效果。团委工作的方法呈多元化。共青团组织要针对新时期青年的特点来开展工作。但在过去,共青团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培养青年成长成才、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陶冶青年情操,以及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过去共青团工作的一贯做法。但在新时期,一切以银行生产经营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也应贯彻到共青团工作中去,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组织必须以经营的理念来考虑工作”的观念,做到工作有“谋略”,有策划。如何根据新时期青年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意识超前和接受新事物快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带领青年在银行生产经营主战场纵横驰聘、建功立业,是当前共青团组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4061字,当前显示13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