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与应用实践
精神分析理论与文本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说是最早的系统揭示人类心理及行为的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本人说过,精神分析代表了对人类自尊的第三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哥白尼论证了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是达尔文证明了人类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三次打击是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心理结构理论。意识和无意识。
二、人格系统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可以觉察到并能够认知的心理部分,意识包括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消息、观念和感觉,由于意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非常紧密,它受的限制也就最多。而人的心理好比一座冰山,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大部分存在于意识的表层下面。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前意识是指当需要时就能变为意识的那种心理材料,前意识如果遭受的抵抗很弱,则非常容易变为意识。无意识是指包括所有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的心理材料。无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深层,是人们难于察觉和认知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本能的满足,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无意识本能冲动。但这种本能冲动在文学作品中并不是赤裸裸的表现出来,而要进行净化和升华。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文学又是无意识的升华。概而言之,弗洛伊德“被压抑的欲望”也就是被社会所禁止的过分的性欲要求,这种要求无法实现,只能在文学创作中去寻求满足。这样,文学便成为人们满足心理内部要求的一种方式。
(未完,全文共2711字,当前显示7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