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政府信息公开理论的学习体会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的学习体会伴随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悄然兴起,21世纪我们进入了以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化、便捷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1995年至1997年,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相继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其中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信息化的主要看点就是通过对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则成为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方式和运营手段。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

一、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状况

国外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的比国内早,1993年,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的主旋律。发达国家的信息政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进入发展期,90年代更多的信息政策上升为信息法律。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基础研究、人才状况、技术优势等选择有优势的研发方向。形成了美国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其他国家拥有数字内容关键技术的市场垄断局面,运用掌握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战略,控制了世界it产业的发展方向,拥有了信息标准、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的制定权,从而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主导权。

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理论。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将信息资源提升到与其它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让人们意识到了开发利用数据资源的重大价值;威廉德雷尔的数据管理(da)理论则认为没有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更建立不起来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第一次将数据管理提升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方面,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有较大区别的。在全球经济格局之中,按照产业发展全球化序列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架构有5个层面:第一层是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国;第二层是核心部件生产国;第三层是附件生产及加工国;第四层是资源供给国;第五层是产品销售国,中国处在第三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据认证中心,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未完,全文共5045字,当前显示10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