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8纪检监察干部对于纪律的思考与认识

关于纪检监察干部心理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余爱国

纪检监察干部心理素质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纪检监察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建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纪检监察干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接受新考验,完成新任务的必备条件,对于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执纪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我们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当前纪检监察干部的心理素质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一、纪检监察干部消极心理的主要表现

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消极的、不健康心理,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1、疲劳心理。近年来,随着中央反腐败战略重点的转移,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复杂的情况,繁重的任务,高压的态势,严格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的同志深感力不从心,束手无策,疲于奔波,忙于应付,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此产生疲劳心理。

2、急躁心理。有的同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准备不足,希望速战速决,一步到位,希望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一旦愿望与现实存在反差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情绪失控,产生急躁心理,甚至出现偏激、过激行为,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客观实际,急于求成,胡搞蛮干。

3、厌烦心理。有的同志长期在纪检监察岗位上工作,相对单

一、单调、单纯的工作性质,容易使人失去新鲜感、责任感、使命感,产生职业厌烦心理;有的同志还认为纪检监察是“查人”、“整人”的工作,容易得罪人,费力不讨好,长期从事这种“与人作对”、“以人为敌”的特殊职业,带来的是麻烦,影响的是关系,丢掉的是朋友,因而心生倦意,希望能够交流、调整岗位

4、忧郁心理。有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只看到复杂、曲折的一面,看不到前进、光明的一面;不能正确领会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和重点的转移,只看到惩处、治标的一面,看不到改革、治本的一面;不能正确看待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只看到支流,看不到主流;因而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产生忧郁心理。

5、孤独心理。纪检监察尤其是查办案件工作的职业特点,客观上造成纪检监察干部与外界接触不多,交际不广,沟通不畅,因而导致纪检监察干部人际关系渠道窄,圈子小,朋友少,产生寂寞、孤独、无助的心理。


(未完,全文共2965字,当前显示9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