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统筹与均衡5篇

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统筹与均衡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1日08:56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向春玲

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及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而引起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价值观念变迁的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该是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中国的城市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积极进展。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17.9%,2000年达到36%,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30%向60%增长的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近6.7亿,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近10年间有将近2亿人进入城市生活。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达6.9亿,城镇化率达51.27%,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进入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时期,也标志着中国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源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中国的城镇化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有着较大的差异。第一,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上转移人口最多的城镇化。从国际社会来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把几亿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来。第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按部就班经过了上百年历程完成的城市化,而今天的中国城镇化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镇。第三,在资源利用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英国,工业化、城市化是通过对别国的殖民、对世界资源的利用完成的,而中国的城镇化所依赖的是自己国家的资源。中国的城镇化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需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经验,但不能照搬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模式,也不能固守中国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城镇化模式,应因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各地的区情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实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关系和区域关系变化等方面的系统工程。2008年国际社会金融危机以来,城镇化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促进经济和社会及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当前拉动内需的强大动力。预计我国要在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65%时基本完成城镇化。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还有2.5亿人口进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居住、生活、就学、就业、交通、通讯等刚性需求还会大量增加,这种状况不仅带来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住宅的投资需求,而且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和生活方式变革还创造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国内市场的需求。城镇化发展必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未完,全文共5454字,当前显示12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