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群体性事件的分析研究5篇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与应对研究

孟彩霞

1(1.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郑州市,450053)

摘要。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网络舆论极易成为失真信息、虚假新闻乃至谣言的产生地、传导线和催化器。网上群体事件屡有发生,对社会和谐造成一定冲击,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措施,对构建未来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网络技术群体性事件分析措施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民群体的不断扩大,网络已经成为

[1]群众意愿的常态表达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虚拟性、自由性、开放

性等特点,网络舆论极易成为失真信息、虚假新闻乃至谣言的产生地、传导线和催化器。近年来,以“华南虎事件”、“邓玉娇案”、“石首事件”、“河南杞县钴60被传泄漏事件”

[2][3]等为代表,网上群体事件屡有发生,有的虽对一些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推动作用,但有的也不同程度扰乱了网络内外秩序,甚至对政治稳定、社会和谐造成一定负面冲击。探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方法与应对措施,对具有潜在威胁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的舆论与政策引导,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虚拟社会环境,触使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2、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广义上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上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

2.1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因素: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二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如图

1),2010年6月,中国网民已达4.2亿人,居世界第一位,网络正在成为信息传输最重要[4]的渠道和舆论媒介,其影响力日益广泛和深远。

图1cnnic第二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看似孤立偶然,但背后都有共性的成因。目前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公众参与舆论的意识大大增强,再加上网络的方便性,都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提供

了条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在网络舆论场中意见聚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网民自由“发帖、灌水、加精、置顶、跟帖、回帖和点击看帖”形成“网络舆论场”的焦点事件,在网络舆论场中,围绕着公众关心的话题,网民的意见逐渐聚合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5]。

(1)公共话题聚合。网民在一些话题上聚合是公共舆论产生的前提条件,以目前的“华南虎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瓮安事件”,“邓玉娇案”、“石首事件”、“河南杞县钴60被传泄漏事件”为样本分析,网络公众易于聚集到以下话题:与国际矛盾有关的主题、与官员相关的话题、与贫富悬殊有关的主题,另外还有一些是没有明确主题的事件,通过策划也可能引发一起网络群体性事件。

(2)公共舆论场出现。当大量的网络公众在某一话题上聚集,各种类型的网络公众便会聚焦围绕这一话题发表意见,从而形成公共舆论场。在公共舆论场中,各方因为利益和出发点不一致,在对公众话题讨论中所表达的意见也不同,因此,出现针锋相对的意见对抗,此时公共舆论场就出现了。


(未完,全文共4733字,当前显示13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