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

《公共关系管理学》读书报告

《公共关系管理学》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组织全国部分高校讲授公共关系管理

学课程的教师编写的,由徐美恒、李明华主编。主编目的是为了把高校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汇集起来,贡献给社会,以普及公共关系管理的思想与技能,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的进步。

公共关系管理是现代社会工商企业、政府、学校等社会组织必须重视的一种新职能,是

人类社会进入民主化时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本书主要阐述公共关系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业务技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管理

(一)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过程:

1.19世纪中叶,企业开始利用报纸进行经营性宣传,公共关系管理在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产生

2.20世纪初期的艾维李时代,公共关系管理被看成是“真诚”地“介绍自己的情况”,以“影响公众舆论”的一种宣传活动

3.20世纪20年代公共关系管理基本成熟,公共关系的含义由“单向引导”变成组织与公众的“双向交流”

4.20世纪30年代公共关系达到较为科学与完善的境界,在突出“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强调了“个体或组织”行为的协调和调整

5.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公共关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处在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应用

6.20世纪60年代以来,定义了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单位或组织制定和实施赢得公众理解和接受的活动规则、评价公众态度、确保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与公众利益保持一致的一种经营管理功能。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三个角度:

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

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3.公共关系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

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

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三)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要素:

1.公众利益: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内部和外部各种社会群体的综合利益,是公共关系

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2.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为履行某种职能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

或社会集团,是公共关系管理的主体。


(未完,全文共3008字,当前显示9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