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车改革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困难及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货币化公车改革是一种全新的公车改革制度,其直接或间接打破了原来的利益格局,在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中将面临四大问题:

1.货币化公车改革的分配补贴标准及合理性问题。(1)补贴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分配标准关乎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保证被分配者的利益是否适当,利于工作。分配标准过高,财政承受压力大,达不到节省公车消费的目标;分配标准过低,造成不够用,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2)级别补贴差距要公平、合理问题。分配级别差距过大,则有失公车改革的公平与合理,底层干部就会有怨言,相同级别的虚职领导也难适从。是否形成两头差距巨大,中间分配不公的现象。据消息称,某县级正职高达6100元。而最低级的办事员、科员才250元,股长也才350元,被当地干部笑称为“250”。同时,在该县车改政策中各部门的车补还要提留50%用于平均分配,也就是说补贴250元的科员、办事员拿到手只才125元。中间分配不公还表现在同级别的科级干部之间,比如一级局的正科1600元,私车公用再补贴300元,而虚职的主任科员才600元,相同级别相差了1300元,差距过于巨大。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最忙的是科

员、股长、(副)主任科员,他们负责大量的具体工作,公务交往也较多,费用基本不够用,而掌握实职的科级则主要表现在会议、应酬上,工作繁重时他们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因此,补贴的巨大差距引起低层公务员的一些非议。还经常出现能底层干部能不门办事就尽量不出门,出门时希望尽量挤上领导私用车的现象。

(3)补贴基准数大小及补贴覆盖范围的问题。有人说,基准数大一定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只要补贴标准科学、公平、合理,差距不大,适当提高补贴基准数,不但不影响经济效益,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补贴覆盖范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按行政级别还是按实际需要。跑腿办事的往往是底层人员,很多没有行政级别,“领导动动嘴,当兵的跑断腿”的现象确实存在。


(未完,全文共2620字,当前显示8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