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述举报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论文关键词】

:反问句;语用;会话含义【论文摘要】

:"反问句是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中为表达自己观点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他把该观点的逆命题跟疑问方式相结合以构成他的话语--反问句。说话人的观点,对于听话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会话含义。文章同时构建出了反问句的会话模型,认为否定只是说话人构成反问句的方式之一,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有答无答不是反问句的本质特征。

1.研究背景

1.1关于反问句,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吕叔湘先生早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就对反诘句作了充分的论述,认为说话人(文章专指说出反问句的人)没有疑问,并且指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指出了反问是说话人"并无所疑"。常玉钟(1994)指出反问句有深层的隐含意义,是以言行事。张斌在《新编现代汉语》中(第452页)对反问句作出了正确而精辟的解释,"问者对某一问题明明已经有了确定的见解,只是用疑问语气或疑问方式表达出来,目的是为了增加表达效果,而不是期望听话人回答,这类句子又叫反问句或反诘问句"。我们认为张斌的解释基本上指出了反问句的作用就是说话人用这种非常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常规方式是陈述句),是站得住脚的。其他的现行主流现代汉语教材都一致讲到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有加重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1.2我们觉得应该利用语用学理论来合理的解释,了解这种特殊句式是如何完成其特殊的表达功能

分析反问句,探讨说话人的观点是否以会话含义的形式传递给听话人的,是很有价值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可以据此建立反问句的会话模型,从而正确理解反问的意义,辨清它和否定,疑问句,是否有答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证明在反问句中要表达的说话人的观点对于听话人是一种会话含义,并此构建出反问句的会话模式。

2.关于会话含义的特征

2.1grice认为会话含义有五个特征

1)"可取消性";2)"不可分离性";3)"可推导性",但由于话语可以是真实的,而会话含义可能不真实,所以含义的媒介体不是话本身,而是说这话的事实;4)会话含义是非规约性,但有些会话含义可能逐渐规约化;5)会话含义常有各种可能的解释。(沈家煊1986b、程雨民1983)

2.2另外,sadock指出会话含义的又一个特征

会话含义似乎是唯一的一类可以自由强化的语用或语义推理,即可以跟一个说明这种含义的陈述并联而不会有异常的冗余感.。(见程雨民1983)

2.3levinson认为单个看

"grice提出的会话含义的特征每一个都有问题",但"把各项特征放在一起作为必要条件"就没有问题了,"总体上满足这些条件就足以判定一个推理是会话含义"。(见沈家煊1986)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原则来讨论反问句中表达的说话人的观点是不是会话含义。[。--empirenews.page--]

3.关于是否会话含义的讨论

3.1可取消性

反问句所要表达的说话人的观点往往会因为语境的改变而不复存在,即使吕叔湘先生认为最典型的带"难道"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能不再是反问句。例如(1)具有含义(2):

(1)他生气了,说,"难道我错了吗。"

(2)我没有错。

但在(3)中,会话含义(2)就被消除了。


(未完,全文共4041字,当前显示13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