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体育场馆赛后利用

城市运行视角下的体育场馆赛后



利用系统的构建

——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为例

已见刊

[提要]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正向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把握场馆赛后利用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范式,本文基于城市运行视角,构建了综合考虑场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系统,采用圈层延伸理论将系统功能定位于传统基础型和发展支撑型,探讨了系统功能运行的主要方式。最后,详细说明了在动态市场环境下,场馆管理主体如何利用此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充分利用场馆自身资源创新场馆赛后功能。[关键词]城市运行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f2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运行是政府、社会与市场围绕城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对城市公共设施及其所承载服务进行管理,优化配置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相关要素,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过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历来都是赛事举办城市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保障这些场馆在赛后继续发挥应有的公共服务功能,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ncet-07-0311)、第16届亚运会亚运场馆赛后利用专题研究咨询服务项目(gzyw297s/yd09j1027)的研究成果。

运场馆的规划建设在保障赛事组织运行需要的同时,注重与城市运行紧密结合,着重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提供了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良好的配套设施环境,因此,本文从城市运行视角构建了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希望能对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范式。

一、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现状

明确体育场馆赛后功能定位和管理主体是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前提条件。为了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行为需求,新型体育馆应该集竞技、健身、娱乐、社交、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①(张炯,1998)。作为公共产品的体育场馆及其承载的服务是城市运行的目标和导向,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要兼顾政府意见和民意反馈,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场馆利用的初期要以政府为管理主体,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人口分布格局,保障体育设施在城市内的均衡布局并适合周边人群的需求,后期要以专业物业公司为管理主体,以市场和民意为导向优化配置体育设施资源和服务,以集约化经营实现体育场馆的区域化和个性化综合利用②(陈明,2004)。

与国外体育建筑注重功能和讲究效益相对比,我国体育场馆利用的现状是:供不应求和效益低微,实际利用与设计意图脱节,单一功能无法满足多种需求③(梅季魁,2002)。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缺乏长远规划,利用方案不够灵活且利用率较低,赛后运营所需的资金来源较窄,不能有效调动社会力量来加强后期融资,以至于场馆发展缺乏后劲。场馆利用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不能兼顾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全民健身的广泛普及④(叶加宝等,2001)。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理念开始强调面向群众、功能多元,表明了未来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基本思想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保障竞赛、兼顾赛后,发展趋向是功能复合化、生态环保化、技术先进化、形象新颖化,其中复合化就是针对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进行的探讨,发展方式是大型场馆由分散化向集中化发展,中小型体育场馆向社区方向发展,场馆的经营管理逐步走上产业化道路⑤(胡斌,2001)。


(未完,全文共7649字,当前显示13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