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学教育]农村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对策

刘寨中学

徐守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成为推进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校本教研是提高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但是,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农村初中校本教研进行深入而扎实的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富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农村初中校长,根据调查与观察,本人盘点出校本教研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校本教研中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

1.教研主体——教师与教研分离。很多学校校本教研成为个别骨干、年轻教师的“专利”,教研停留在针对自己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层次,校本教研中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

2.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校本教研当作额外负担。有的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

3.教师不能主动参与。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甚至还演变成教师的新负担。

二、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

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一是新课程教学的知行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认同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但实践中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知道“用教材教”,但仍然“教教材”;知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但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等等,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二为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具体表现为问题意识缺乏,广大教师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捕捉研究的课题;教师校本教研中研教分离表现之三,是教师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的意识。

三、校本教研时空难以保障

教师负担过重,制约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农村初中教师的负担普遍很重,由于多数学校教师专业不平衡,所教科目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边学边教,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再者,从当前社会来看,中考、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制约了校本研究的动力。

四、专业引领不够


(未完,全文共2875字,当前显示9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