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小学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拉庭

摘自:《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新世纪第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次会议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基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进行了部署,绘制了我国“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教育工作者实践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21世纪的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基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指导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宣传《决定》精神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伴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这个新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我们面临着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它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作出敏锐的反应。课程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为了不断提高新世纪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是落实《决定》的重要配套文件,是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落实《纲要》精神,加快推进课程教材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今天,拟就中小学课程现状,跨世纪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概括地介绍一下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建国以来中小学课程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一)课程概念的理解

人们对课程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课程建设的实践而逐步提高的。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使用了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云云。孔氏、朱氏所说的课程含有所分担的工作以及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是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的意思。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同我们今天所说的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当前,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从广义上说,课程是所有学科的总和,进而认为是学

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而从狭义上说,课程是指一门学科。


(未完,全文共18435字,当前显示14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