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当前地勘行业经营与发展的思考

《安徽佛教》2011年春季刊,感谢余世磊大哥

对当前农村寺庙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释界心余世磊汪向军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寺庙、教职人员、信教人员拥有的数量和影响在中国佛教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担负着普利群生、续佛慧命的重要职责,对当前农村寺庙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研与思考。了解农村寺庙生存与发展状况,做好农村佛教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工程中的内容之一,需要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参与。积极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引领农村佛教四众,加强自身建设,奉持正信正行,主动服务社会,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8月,我们根据安徽省宗教理论研究会的部署,选取“当前农村寺庙生存与发展状况”为课题进行调研,成立了课题组,选取了佛教氛围较为浓厚、农村寺庙较多的安庆地区,深入桐城、太湖、望江三县农村20多个寺庙,采取填表、实地采访、查看等形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农村寺庙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活动。重点调查了桐城市孔城镇主华庵、龙眠办事处白马寺、大关镇罗汉寺、太湖县晋熙镇西风禅寺、小池镇海会寺、天华镇太平庵、望江县太慈镇南华古寺、赛口镇西方禅寺、凉泉乡国公庙等9个寺庙,这9个寺庙都是经合法登记批准的,地处安庆市不同地区,有在平原,有在丘陵,有在高山;有省级重点寺庙,也有仅有一僧一尼的小庙;其中男众院4座,女众院5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现以这9个寺庙为例,结合此次调研的其他寺庙和我们平常对农村寺庙的了解,将此次调查情况作一梳理总结,并略谈对做好今后农村佛教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农村寺庙基本情况

1、建筑情况。9个寺庙都是古庙,以太湖西风禅寺历史最为悠久,建于唐代,大部分建于明、清两朝。“文革”期间都遭不同程度的破坏,恢复于上个世纪

八、九十年代,近十年来投入较大规模的建设。按照汉传寺庙的格局,殿堂、僧寮、斋堂等基本齐全,具备开展一定规模的佛事活动的条件。占地最少为不到4亩的望江南华古寺,最多为700亩的太湖西风禅寺,平均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2、人员情况。9个寺庙共有教职人员37人,平均每个寺庙4.11人,其中最少望江国公庙1人,最多太湖海会寺12人。籍贯基本来自安庆本籍,另有来自河南2人,来自湖北3人,来自安徽阜阳3人,六安1人。年龄偏高,平均年龄50.59岁。基本都在上个世纪

八、九十年代受具足戒。文化程度偏低,37人中出家前大专3人,高中5人,初中12人,小学9人,文盲8人,出家后在外有过短暂参学经历7人,正规佛学院进修2人,参加住持培训班2人。各寺庙有居士和信众几百人到万人不等。

3、财务情况。在收入上,9个寺庙都以香火收入为主,根据寺庙大小和社会影响,收入在1万元到10万元不等。有少量农业收入,其中桐城主华庵、白马寺、罗汉寺、太湖太平庵、望江西方禅寺有2亩左右的田地,种植油菜、棉花、黄豆,年收入2000元以上。都有菜园,吃菜基本能够自给。其他收入,桐城主华庵靠手工制作冥货,年创收15000元,太湖西风禅寺门票、停车收入及争取国家建设项目支持,10年来年平均超过300万元,是寺庙近年开展大建设的资金来源。在支出上,各个寺庙都是勤俭支出,日常包括衣食、电费、电话费、人员生活补贴、医疗等各项开支人均仅在3000元左右,节余款项都投入寺庙建设。在财务管理上,除太湖西风禅寺、海会寺由于寺庙较大,设有专职会计,能较好地履行财务管理制度外,其余寺庙因为人员少等客观原因,履行财务制度尚有欠缺,基本都由住持管理。


(未完,全文共10805字,当前显示14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