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现代化文明监狱条件下罪犯的管理的

试论监狱老弱病残罪犯的管理

老弱病残犯(以下称。老残犯“)是指在押罪犯中年龄在60周岁以上或患有各种严重的内外科疾病、传染病(包括性病)、肿瘤精神病、女犯妇科病等疾病以及肢体功能、体制弱或智力低下的罪犯群体。

二、老残犯的个体特点

老残犯普遍具有心理脆弱,体质虚弱,环境支持薄弱,知识技能缺乏方,改造动力较差的特点,是罪犯当中典型的弱势群体。

(一)罪类型特点

老残犯在犯罪过程中需求畸形。在犯罪类型中,以物欲型、性欲型为主;伦理道德观念淡薄,自我意识错位,人生观、评价意识扭曲,足见这部分罪犯肮脏的内心世界。

(二)心理基本特征

犯罪心理在特定的服刑改造环境中,复合型矛盾心理的特征:

1、自卑心理严重。这些罪犯身体条件差,缺乏劳动技能,遇到困难挫折丧失斗志,对改造前途缺乏信心。

2、焦躁不安心理突出。这些罪犯年老体衰,病情恶化,记分低奖励少,期盼着接见,担心得不到减刑出不了狱,出狱后亲人不认及生活无出路等。

3、和处遇密切相连。老残犯由于生理、心理的原因,在服刑改造过程中,极易随处遇发生举止跌岩起伏。

4、“温和”地延续着犯罪心理。老残犯在狱内无疯狂抗改现象,而是以倚老卖老、小偷小摸、装病泡号等方式“温和”地破坏监规纪律,甚至以自杀逃避劳动。

(三)整体上的反应迟、行动缓、体质差。老年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下降,病犯、残犯由于病痛造成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表现出适应困难,悲观绝望,以自身为标准衡量监规纪律,甚至产生抵制监规、制造不协调气氛等违纪行为。

(四)环境支持系统薄弱。特定的监管环境、特定的服刑人群,表现出社会远离、家庭抛弃、亲人疏远、同犯歧视、干警冷落等。有些干警将老残犯视为“包袱”,扔不得,又不喜欢,还得多方注意;犯群中在监狱亚文化风气中有嘲讽,有戏弄现象;一些老残犯长年得不到信件邮包,会见等家庭送来的温暖,加剧其孤僻的性格,丧失上进的动力。

(五)知识、技能的缺乏。老残犯中小学以下文化为主。老残犯由于其不愿学,学不会,普遍缺乏技能。由于老残犯没有知识、技能缺乏、体能又差,造成改造成绩不优秀、生产劳动不突出,只能挣得改造基本分;又造成计分少、奖励少、减刑少,从而打击了积极改造的动力。

三、管理措施1.充实干警力量,加强老残犯的改造。干警力量的充实不只体现在人员的增加,也体现在干警对老残犯的注意力增强上。配备年富力强、责任心强、有过硬改造本领的干警的同时,提高干警对老残犯的注意力,三言两语的谈心,不刻意的关心,就是“阳光”的温暖。对其积极性的提高和改造动力的增强上就有想不到的效果。提高民警素质,建立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监狱应坚持依法办事,文明管理,尊重罪犯的人格,坚持杜绝“体罚打骂”等事情的发生,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监狱民警要提高执法素质,创造条件让老弱病残犯在希望中改造。


(未完,全文共3696字,当前显示11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