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邯郸市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永和县政协调研组(2011年9月)
县委、县政府:
围绕永和县委“脱贫致富、增进福祉”千方百计谋跨越的要求,按照主席会议安排,由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负责牵头,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于今年8月中旬至9月初,就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全县阁底、南庄、桑壁等七个乡镇13个乡村旅游点深入调研。9月2日召开县政协八届2次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讨论,形成政协建议案如下:
一、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常委们看到,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朝阳产业,正在我县悄然兴起,显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优势突出,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一是地理条件优越。我县邻近吉县壶口瀑布、延安革命圣地、隰县小西天、大宁黄河仙子祠等知名旅游目的地,位于山西“黄河旅游经济带”中段区域的重要节点,加之已建成通车的“沿黄干线公路”、“沿黄扶贫公路”以及正在兴建的霍永高速公路和中南铁路,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二是生态环境良好。我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山峦起伏,1
梁峁层叠,沟壑纵横,呈千沟万壑之貌,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达37.6%,生态改善,环境宜人。三是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拥有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游这两个等级较高的特色旅游景区外,更有望海寺、楼山、永和关等极具吸引力的景区景点亟待深度开发打造。与此同时,黄河中游的山河地貌、逶迤幽静的三北防护林、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以及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四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县古来素有“民风淳厚”“永和为贵”之美誉,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境内出现过伏羲、女娲、刘和、刘训等重要历史名人,存有县城文庙大成殿、红军崖、朝阳寺等珍贵历史文物,剪纸鞋垫、家用小吃、草竹编织、刺绣布艺等民间艺术发扬光大,红军文化、黄河文化饮誉全国。这些优势资源,使我县乡村旅游极具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党政重视,旅游投入逐年加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把旅游工作纳入全县克难攻坚工作目标,纳入责任单位年度综合目标和单项目标考核,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局面,旅游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2
的效果。一是编制完成了《永和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三年执行计划》。二是整合旅游、文化、林业、交通、以工代赈、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打捆投入到改善旅游可进入性工程,全力打造“一馆一湾”,积极建设“一关一山”等景区景点建设,完成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启动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景区起步建设工程,完成地质博物馆主体建设工程,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黄河乾坤湾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景点之一。三是出版发行了《红军东征在永和》、《大晋商》等反映红军东征、永和风情的系列纵书,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
(三)规模初具,旅游发展势头看好。我县围绕红色(革命老区)、黄色(乡土禀赋)、绿色(生态家园)“三色”旅游发展,坚持把乡村旅游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我县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相融互动的发展路子。
3
(未完,全文共6118字,当前显示14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