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两化”体系建设中实现蝉变20160430

城市“两型化”建设测评体系研究

韩文思1刁兆峰1戢云峰2

(1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目前,城市“两型化”建设是时代所趋,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很多,可是关于其建设测评体系的研究却不多。根据城市“两型化”建设的内涵和学者专家的现有研究,构建了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确立了权重以及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并以武汉市为实例运用了该指标体系,指出该测度指标体系是可以有效测评城市“两型化”建设的。

关键词:两型化建设;城市两型化;测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改革开发步伐的迈进,我国在取得了惊人成就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这些问题使得我国不得不正视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不然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我国的高层领导人,如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了其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城市两型化建设目前是我国每个城市都必经的过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目前,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两型社会建设做了相关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两型社会”应从生态文明观念、产业布局、政府职能、金融法律政策、信息化等方面着手建设。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测度指标体系,以前有和它相关的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和和谐社会的研究较多,直到近几年长株潭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申报成功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如湖北省统计局2008年3月初步制定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统计监测评价方案》,武汉市经济研究所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年5月创建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但这些指标体系存在针对性太强、测评原始数据不全、案例评价建议实用性不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构建一个适用于所有城市的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体系,并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对武汉市五年的数据进行测评,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参考。

2城市“两型化”测度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两型化”建设,顾名思义,是指把城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过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与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产业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因此,“资源节约化,环境友好化”即“两型化”,就是培养人民的资源节约观念,构建节约型主体,制定资源节约型制度,完善资源节约型体制,创建资源节约型机制和创造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并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本文制定城市“两型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就是为了检验城市的两型化的程度,即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程中已经做到的和没有做到的目标有哪些,哪些目标仍需努力,哪些目标已经达成,以为城市经营创新提供导向。

3城市“两型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


(未完,全文共4663字,当前显示14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