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五项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
围绕人、财、物对“一把手”监督的办法及对策
(***)****年**月
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把手”“前腐后继”案不时进入人们的视野。按理说,“前车之覆”是“后车之鉴”,可为何仍有这么多领导干部不仅不能“人病我防”,反而变本加厉地大捞特捞,不断“前腐后继”呢。除了这些贪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善于伪装之外,关键是体制和机制上的缺陷无形中助长了这些腐败分子的“胆识”,制造了“前腐后继”滋生的土壤。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得知,“前腐后继”案多发生在那些管钱、管物、管人,大权在握的“一把手”身上。尽管这些部门对权力流程图作了认真的“设计”,也出台了不少红头文件和规章制度,但在公共权力不透明、社会监督缺失,相当多的制度被束之高阁难以有效落实的“大气候”下,想不腐败、想不“前腐后继”都有点难。
美国学者阿密泰在其著作中谈到。“清除腐败,不仅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而更应该检查放臵苹果的筐子。”在当前国情下,要使”一把手”“前腐后继”寿终正寝,必须从源头上根除“病灶”,既要建立“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也要建立“不敢为”的惩戒机制;既要有“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也要建立“不必为”的保障机制,让这些制度互为制约、互为支撑。如果止于见一个、查一个,而不去反思、封堵体制上的漏洞,不去改变“一把手”的权力生态,那么,“前腐后继”就不会是最后的“绝唱”。
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的核心,他们在决策中处于主
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在领导活动中处于督导地位,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全局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对树立“一把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层单位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大对“一把手”监督的力度。如果监督不力,权力“下海”寻租,必然会扰乱市场秩序,形成权力主导下的“坏的市场经济”。
二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下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民主意识淡泊,家长作风盛行,在班子内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不接受群众的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背道而驰。
三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从目前现状来看,一些“一把手”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有些人甚至欺上瞒下,以权谋私,挥霍公款,追求个人享受……“一把手”作风不正会带坏一大片干部。所以能不能成功
地解决”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仍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办法,以致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真空地带”。这在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以可乘之机。当前,“一把手”腐败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腐败的渗透面在扩大,涉案人员职务级别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整治腐败的任务相当艰巨。这大大增加了有效监督“一把手”的紧迫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未完,全文共4801字,当前显示14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