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及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阵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和谐校园建设应该着眼于稳定的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和而不同”,以学生为主体,以价值为核心,以文化为引导,以创新为追求,全面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内涵和目标

和谐一词最早源于《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通过道德影响百姓能使他们和平共处、团结合作,从而有效的把大家组织起来。对于校园和谐则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要使学校达到和谐的发展状态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达到事业的统筹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是“和而不同”,从宏观上讲。和是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同是指各个高校能发挥自身优势,拥有具有特色的教学理念,在时间性、地域性有所特征,尤其是民族高校更应该发挥自身民族区域和文化优势,在办学理念上有所特色、有所突破。从微观上看,和要求学校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达到团结合作,和谐共处,不同则要求顺应不同个体的发展特征,张扬个性,因材施教,健康竞争。大学是社会机体充满活力的因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和谐校园的建成有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现状与问题

现代的高校不断适应国家提出的新理念,探索新思路,和谐校园建设不断加强,但是我们又发现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认识缺乏系统性。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认识上,从领导管理层到学生群体大多具有充分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明确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往往停留在表层。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把和谐校园建设单独列为必要的体系加以建设,而往往将其贯穿到其他活动当中,降低了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未完,全文共3395字,当前显示11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