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端午节文化范文:展望端午节的“文化传承”【精选2篇】

六月来临,端午节就在眼前,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端午节文化范文:展望端午节的文化传承,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步入新时代,山青了,水秀了,党风政风清新了,就连节日也更加让人充满憧憬、充满希冀、充满幸福感了。粽香浓、雄黄烈;龙舟竞逐、吟诗折柳;插艾条、菖蒲辟邪,带铜钱、肚兜祈福……送走了党的十九大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和第一个五一节,端午节也正迈着新时代的喜步向我们走来,端午节未到,上海粽子市场提前一个半月启动、端午出游高峰将至的字眼已经映入我们的眼帘。

如果说今年清明节的标志是清明,五一节的标志是奋进,五四青年节的标志是青春,那么,端午节却是一种乡愁记忆,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珍宝。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涵却失落了。因此,千万不能用舌尖上的享受而稀释了文化的结晶,淡漠了端午节的文化传承。

要传承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几千年来,围绕端午节已经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陆游笔下的《乙卯重五诗》: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把端午欢乐极尽铺排。唐代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达了作者端午时节对屈子的怀念之情,对昏君奸臣的憎恨鞭挞。毛泽东以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赞赏屈原文如匕首、以死醒世的献身精神,一部《离骚》终生喜读。

要传承好端午节的家国文化。遍寻中华史书典籍,字里行间凸显的尽是家国二字。屈原行泽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匡扶天下济世情怀;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的忧国忧民;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决心……都需要我们借端午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做到与时俱进,赋予其现代价值,才能让端午节魅力无限、丰富多彩,让爱国主义精神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深深的烙印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灵魂最深处,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代代流淌,绵延不止。


(未完,全文共3613字,当前显示9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