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正确运用舆论宣传引导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论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有效调控大众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是对宣传舆论工作的重大考验。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交管部门涉警舆论引导工作,对树立公安交警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

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二、当前公安交管部门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轻网络等新型媒体。当前,公安交管部门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利用报纸、电视主流媒体阵地,在队伍建设和警民关系构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公安交管部门对网络等新型媒体缺乏足够的认识,面对负面舆论,往往采取“捂盖子”、“不表态”的方式,被动应付,贻误时机,丧失了网络阵地,给公安交管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社会舆论引导手段单一。当前,面对网络负面信息,一些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不但没有降低舆论的“热度”,消除负面影响,甚至还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也有部分公安交管部门对社会舆论的热点、焦点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引导,或者做官样文章、语焉不详,从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上谣言满天飞,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不仅费力大、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


(未完,全文共4023字,当前显示12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