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与经典融合研究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基础,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做到政课与经典的融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将经典融入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更符合新课标方针与贯通项目基础阶段思政课的教学宗旨。因为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新定位即立德树人、汲取力量之学,而与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学相融合的经典界定即以选择中华文化精神载体五经进行教学融合,融合方式以信息化、雨课堂作为助推器。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新要求,提升知识底蕴、经典素养、信息化水平并融入贯通基础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指导下,北京市于2015年正式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即七年贯通2+3+2模式,中考结束后直接进入两年基础教育阶段,然后经过考试转段进入高职完成三年专业学习,最后进入大学阶段,成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思政课更多的变成了学生安身立命之学,因此,将思政课与经典融合教学就十分必要。
一、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新定位
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安身立命、立德树人、汲取力量之学。首先,我国2017年新课标,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由此可见,思政课的德化特征逐渐凸显。特别是贯通基础阶段的学生,需要思政课程给予引导,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贯通基础教育阶段面对的是参加完中考而未选择普高的学生,他们正是志于学的年龄,三观未定,教便显得至关重要。《礼记。学记》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即: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即教育的目的在于增益其善,而挽救其过。思政课作为必修课程,在长善救失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贯通基础教育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将注重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因此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其修身、明明德的阶段。思政课必然承担起此重大责任。最后,贯通的学生日后将成为我国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承担我国重要领域的建设工作。因此高尚的人格及综合素养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石,而且对我国的某些领域造成深刻的影响。《大学》中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3]综上可见,贯通思政课的德育地位凸显出来,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底蕴,给予其奋斗的力量。
二、与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学相融合的经典界定
(未完,全文共3732字,当前显示10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