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依法治村方略的思路和对策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特别是在抓农村基层的普法依法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推行依法治村活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大大提高。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法制
化管理农村的一切事务,正在广大农村中深入开展。但是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新形势的发展,我市的依法治村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依法治村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依法治村工作仍缺乏一套严密的工作机制;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使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制约;随着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客观上对人们的法律素质有更多的要求,相应来说,传统的普法模式也需不断更新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和困难,联系具体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以理清思路,找出一条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健全的新途径。
一、实施依法治村,必须提高对依法治村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村是指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运用各种法律途径和形式,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从而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发展。依法治村工作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扎实有效地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首先,依法治村是农村健全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在农村扩大基层民主,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只有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法规去规范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才能保证村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保证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依法治村是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在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道德行为评价中,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办事。第三,依法治村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类新的矛盾,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法治,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社会秩序。
二、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依法治村的重要途径
(未完,全文共4058字,当前显示11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