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形期都市圈规划思路探讨——徐州都市圈规划介绍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高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巩固提升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都市圈规划范围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应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考虑,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
第四条编制依据
(一)主要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2、《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建规〔2002〕39号);
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相关依据
1、相关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
3、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2-2020年。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功能定位
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是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交融区域,具有战略性的枢纽地位;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江苏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南京都市圈地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对促进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并融入苏南板块、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等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南京都市圈历史上是吴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南北文化的交融区域,同时也是近代文明兴起之地,集历史、近代、现代特色文化于一身,融吴楚文脉、南北文化、中西文明于一体,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基础产业实力雄厚,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科教文化基地之一。
第七条总体目标
推动都市圈的经济、市场发展一体化,培育平等、互利的发展环境;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扩大区域合作,创造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都市圈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长江为纽带、沿江城市为依托,联合培育都市圈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
近期,都市圈省内部分实现全面小康;远期,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空间集约、生态优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现代化都市圈。
第八条经济目标
(未完,全文共6855字,当前显示14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