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天才来说,苦难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天才来说,一切都是努力的回报,是有意义的付出,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这两天二刷了米洛斯·福尔曼(milosforman)的《莫扎特传》(amadeus,1984)。

大概三年前第一次接触时,只觉得这部电影是试图通过一个鲜明反差,毫不留情地描绘出凡人(萨里耶利)和天才(莫扎特)不可逾越的差距,以及天才由于其恃才放旷最终被心怀妒忌的小人谋害的故事。

第二次与和初看时的感觉颇有不同。

第一次看到的是以庸才们为背景的天才,这一次,却看到了以天才为背景的庸才们。

第一次看到的是莫扎特,这一次从萨里耶利看到了自己。

电影以一个声嘶力竭的诡异惨叫开头——

是萨里耶利(antoniosalieri)。

电影片头的配乐是莫扎特《第二十五交响曲》(k183,k173db)第一乐章,已是老年的萨里耶利在家中不断惨叫着,试图割喉自杀,被送来甜品的仆人发现及时抢救,最后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莫扎特这部作品一开始的四个小节中,那种动荡不安的切分音便显现出《g小调第25交响曲》带有了独特而鲜明的狂飙特征,在旋律的线条处理上,显现出巴洛克音乐的遗风,显得躁动和粗犷。

总揽这部交响曲的整个第一乐章,充满着激动不安、沉重紧张的情绪,这在莫扎特此前创作的数十首交响曲中是极其少见的,尤其是莫扎特对于尾声的处理,更加重的旋律的悲剧色彩。

磅礴躁动的狂飙风格,配上萨里耶利割喉倒在血泊中面目狰狞的画面,手忙脚乱抢救的场景,行色匆匆的路人,深冬飘雪的街道的剪影,让观者一头雾水的同时,电影就此全速前进了。

电影真正的情节由已经住在精神病院的萨里耶利向神父的忏悔展开。

通过对三十多年前事件的倒叙,萨里耶利讲述了曾经的自己是如何从光辉到落寞,从质疑到妒忌,再到崩溃,最终心生恶念杀死莫扎特的经过。

电影中的宫廷乐师萨里耶利,曾经是维也纳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他兢兢业业作曲教学,放弃享乐,他受到所有人的欢迎与爱戴——直到莫扎特的到来,将其彻底取代。

一次宫廷里的邂逅,萨里耶利扎扎实实见识到了自己与莫扎特的差距,更被其极端的粗鄙低俗所震惊。

巨大的反差使萨里耶利痛苦万分,曾经每日对主的祷告,由感恩逐渐变成了埋怨。

再之后的祷告,甚至演变成了针对莫扎特的苦苦恳求。

莫扎特几乎成了萨里耶利的一颗毒瘤。

莫扎特虽有才华却恃才傲物,不愿主动向宫廷求职位,以至于没有了经济来源。于是一天,莫扎特的妻子偷偷带着他的手稿来私下求萨里耶利,希望他向皇帝帮莫扎特求情。

就在翻看莫扎特手稿的时候,萨里耶利终于彻底崩溃了。

一页接着一页,好像他在听写一样。

看到这完全超出想象力却几乎毫无修改痕迹的手稿,一直拼了命地试图写出杰出作品却一次次失败的萨里耶利,似乎是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混账话扇了一耳光。

慕艳,妒忌,怀恨,渴望,失落,几种情绪复杂地交织纠葛在一起,萨里耶利最终迸发出了恶念。

他将曾经祷告的十字架耶稣像丢进了火堆,从此开始了他恶毒的计划。


(未完,全文共3949字,当前显示12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