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春节,一群人的痛和怕

春节,一群人的痛和怕

春节的习俗早已在变化,更准确地说是在被抛弃。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变化,是在工业化的流动社会里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下降。这一核心变化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其它习俗的变化。

春节的余味仍在,但也许并不令人回味。

曾经坚挺的春节传统几近消融殆尽,背后是流动着的工业社会与根植性很强的农业社会之间的较量。较量的结果是农业社会的全面败退,总是倾向于维护传统的老人丧失了话语权,传统失守。

春节,现在适用年轻人的价值观,崇尚着浮华的物质主义。多少人历尽艰难地回家,达成的却不过是一场见了面的别离。落寞的传统

2014年1月30日,大年三十的早上,广东北部的一个客家小乡村。64岁的白发老人陈发,早早地起了床,生了火,用粘稠的大米粥拌入番薯生粉,在锅里小火地熬,不断搅拌,直到变成一团黏糊糊的东西,粘在铲子上甩不下来,就算完工了。拿一个破碗盛出来,放凉了,那就是贴春联用的浆糊。然后洗锅,煮一锅猪杂粥,就是今天的早餐。以往除夕日,家家户户天蒙蒙亮就开始杀年猪,下水部分猪贩子不要,就用来熬粥当早餐,年年如此。现在已经不杀年猪,但陈发仍然保持着旧习,提前几天买好了猪杂,只待用作除夕的早餐。粥好了,陈发敲门,把两个儿子叫起来。

“打麻将打到快天亮,太阳晒屁股还不起床。”看着揉着双眼的儿子,陈发很不满。儿子们不吭声,轮着在手摇水井旁简单洗漱完毕,各自盛了一碗粥,端着走了。

吃完早餐,陈发把昨天买的春联背朝上摊开在一块还算干净的水泥地上,拿一支破毛笔,小心翼翼地把浆糊刷在上面。“阿娣,拿张凳子过来。”陈发喊。阿娣是他妻子,刚杀完鸡,闻声拿一张“日”字小凳放在门前。他们的身材都很瘦小,身高皆不足1.6米,阿娣扶着凳子,陈发颤巍巍地站上去贴横批,艰难地踮起脚尖,仍然够不着。

“人是越老越缩水了,去年都还够得着,”陈发叹口气,转头喊道,“阿强……阿亮……”此时,两个儿子已经骑着摩托车离开了村子。“这两个赌鬼,年二十八才回来,天天不挨家。”陈发摇摇头,没办法,只能换张高点的凳子。4间房子,贴春联花了半小时。

贴完春联,两个铁锅烧起了水,小的那锅丢进去半个猪头和一整只鸡,煮熟了捞起来放在铝制的托盘上—那托盘已有几十年历史,还是陈发的父亲年轻时买的—再加入一扎粉丝,几块腐竹,一瓶白酒,摆在一张小桌上。夫妻俩抬起来,走到村子开阔处,烧起黄纸,点了香烛,酹酒3杯,扔了几串鞭炮,就招呼两个孙子过来作揖—孙子们都在远处捂着耳朵。

“具太牢以飨祖宗”,这个除夕早上拜祖宗的仪式,是附近的客家人展示念祖传统的方式,自他们的先祖在明英宗时迁居此处开始,已经延续数百年。陈发相信在天上的祖宗会被召唤回来和后代一起过年,并在新的一年庇佑着他们。这也是展示传宗接代的意义之一—“承香火”,所以家里的男丁,任何人不得缺席,迟到了都要挨骂。

村子里以前曾发生过祭祖仪式年轻人不在的情况,回来之后被老父亲操起一块木柴冷不防抽在他腿上,差点把腿打断。现在这个传统还在继续,但仪式上已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阿强和阿亮吃完早餐就走了,在他们看来,这是“迷信”,不科学。陈发感觉到自己秉持的那些以往不容置疑的大道理,在“科学”面前毫无反驳能力。

拜完祖宗,大锅里的水开了,大水桶装着,拿到水井下调成温水,然后夫妻俩一人一个,给孙子洗澡,换上颜色鲜艳的新衣服。“人老无用”


(未完,全文共6079字,当前显示13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