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民调解员培训通知

人民调解员培训教案

孙淑萍

一、人民调解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联系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六句话,31个字)。“和谐”这一中国式的传统精神在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赋予了时代意义。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中国传统经验,与和谐社会有着必须联系。

1、人民调解工作符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首先是人本社会,是尊重权利,崇尚人文关怀的社会。我国第四次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调解面向基层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开展工作,特别是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运用法律的手段,疏导、化解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众性事件,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运行机制。成为基层党委、政府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支部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彰显其知民、亲民、爱民、便民、助民的执政理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理顺群众情结,稳定社会秩序,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互相协调,方向一致,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2、人民调解符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和为贵”乃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和谐社会值得借鉴的传统东方智慧,而人民调解正是“和为贵”的制度实践机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觉醒,有些人曾一度进入诉讼误区,总认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法是诉讼,因此一旦产生纠纷,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对薄公堂。当然,在公民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提升的情况下,人们依法维权的意识值得提倡,但是也要考虑是否无谓浪费了诉讼成本。因此,在某种情况下,打官司并非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俗话说:“一场官司十年仇”。经过法院审理、判决、执行后,虽然纠纷本身划上了句号,得到最轻处理。但当事人的情感、情绪、因素往往并没有随之归于平静。有时一场小纠纷留给当事人甚至一辈子怨恨。而人们称作“一不误工,二不花钱,三不伤感情”的人民调解,“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情动人”使当事人在公正、平等的前提下,互谅、互让,既能使纠纷双方免除诉讼之累,又能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友爱、团结和睦。因此,在提倡诉诸法律的同时,人民调解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渠道。

3、人民调解员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固防线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一是正确及时的化解矛盾纠纷,增强人民内部团结。把大量的矛盾解决在基层,使许多纠纷当事人在不伤感情,不失和气的前提下,消除了隔阂,改善了人际关系,有效地维护了安定团结。

二是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1)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及时发现,正确调解纠纷,把许多因为矛盾纠纷而走向犯罪边沿的人拉了回来,特别


(未完,全文共4244字,当前显示12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