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导语。民生就是公民的生存状况,这是自有国家以来,执政者必须面对的最重大问题之一,从古代帝王,到现代政府,谁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不重视民生,老百姓就可能成为覆舟之水。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含义,当前我国民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应对基本方针,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不足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1)民生问题是个筐,什么问题都能装:有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金融问题,医疗卫生,社保,环保,物权问题,抢险救灾,物价问题,民生司法。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这“五有”目标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我就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解读民生:

(2)

一、正确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含义

二、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应对基本方针

三、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3)

一、正确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含义。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适时地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也关系到百姓民生和社会稳定。

1.正确理解社会建设的含义。(4)社会建设。

就是要在社会发展领域建立起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党的十七大上,“社会建设”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部分,首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加强社会建设,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也被正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这意味着,社会建设被正式地、纲领性地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5)胡锦涛。我们讲社会建设,是从小社会入手,大社会着眼。

2

就是讲社会建设不能脱离大社会,脱离开经济条件、政治体制、文化条件,社会建设也无法进行。而社会建设如果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纳入进来,那就讲不清楚了,反而不利于明确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从小社会入手、大社会着眼,从理论上讲就比较清楚。

社会建设的重点:改善民生

十七大报告是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到目前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确定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样,就明确了重点,也就明确了方向;明确了方向,才有明确的政策。因此,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是推进社会建设实践的重大指导方针。

社会建设的目标(2020年):

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社会和谐。


(未完,全文共13153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