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死十日谈》读后感4000字

生死十日谈一书由孙惠芬所著,讲述了辽南农村自杀问题,折射出当下农民的精神生活现状和真实的情感困境。下面小编带来的是。

有一种阅读,叫欲罢不能欲读不忍;有一种情感,叫触之即痛痛到锥心;有一种泪水,叫苍天孕之苍生溢之。

孙慧芬,这位出生于大连庄河,供职于辽宁文学院的乡村叙述者,用《生死十日谈》(《人民文学》2012、11期)的惨烈、悲壮、郁结、苦痛,一次次把我在阅读的攀登中放倒,又一次次把我拉起来,逼着我、扶着我、诱着我、陪着我,翻过痛苦的高山,步入弥望的苍茫。

泪水,这卑微的温、弱小的咸,一次次在我不算年轻的心田滴落。可我知道,比起孙慧芬讲述中的那些有声的恸哭、无声的抽咽,我的泪水,充其量只是一种物伤其类的悲戚而已。

一个人一辈子必然有一次生死,这是命定的规律;一个人决然绝然的自戕其命,则可能有着各不相同的悲剧动因。据说,每年全球会有10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辞别尘世。又据说(竟然查不到公开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中国大陆自杀的人数占据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农村自杀人数又接近中国自杀人数的60%。如果这是真实的,那就是说,在广袤的农村,每年将有十几万生灵,以非自然的殒命,使自己在生命史中,缺损了、断裂了、飘零了。

自杀本身只是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意义的事件或样本。可是,当自杀以如此批量规模像收割麦稻似的一茬茬地从乡野间将我们的父老乡亲砍倒毙命之时,当自杀以当事者的无声无息、亲属们的欲言又止、领导者的遮遮掩掩风一样飘过、云一样散去之时,当我们已经为新农村建设讴歌、为城镇化树碑之时,农村、农民以及他们立身为命的农业,到底处于什么现状、存在何种问题、有着什么样的退路、出路和生路,就不是可以坐而论道的侃侃空谈、居高临下的表演拯救、隔靴搔痒的抚慰关怀可以触及真相、补救现实了。

它的前提是,必须先滋生出牵心挂肺的痛感、看得见刮皮连肉的血色才得以靠近的仁心厚德。

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一、政治观照:遮蔽的乡村

笔者曾经在农村生活十多年。可能缘于生命来到尘世之初即是和绵绵厚土与榛榛林莽有着无间的相依关系,窃以为唯有从乡村中走出者才能够有那种执拗、深切、不可更改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包含着复杂的乡土体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既有对于乡土爱之弥深的游子之恋,并由此延伸为对于故土到所有乡土的本能亲近,又有对于乡土贫穷、落后、闭塞、荒蛮并由此而伴生的艰难、困顿、疲惫、无望的恐惧、厌恶、恨怨和逃避。在改革开放后,既有对于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向乡土逼近的期待、欢呼、鼓舞,也有对于二元结构中乡土的盘桓停滞、糟乱混沌、茫然失措的疼惜、焦灼、忧虑。2011到2012年,笔者作为工作队长,曾经带领近五十人的市县乡三级工作队员,深入一个乡镇一年多,直接参与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2005到2006年,笔者主持了一个省级研究课题,采访调查,针对城镇化开展了研究;2008年,又与一位大姐一起主持了省政府的一项研究项目,重点关注农村消费与购买力问题。大姐于此有关的一个研究报告还曾经通过内参报给了国务院的领导并得到批示。但是,几十年走过来,笔者印证一个基本的现实,这既是笔者个体的困扰,也是乡村不变的难题,那就是我们的乡村依然举步维艰,曾经震撼高层、轰动全国的那句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所描述的乡村并没有多大改变。


(未完,全文共4970字,当前显示13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