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红色礼赞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九(5)班,是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差,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在教学交流中,我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朗读为主的三层次阅读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图片

二、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三、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三、题目:礼赞:崇敬而赞美。“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四、给下列字注音:

毡子垠楠木颀垠(yín)砥(dǐ)倦怠(juàndài)恹(yān)

晕(yùn)圈参(cān)天潜(qián)滋暗长不折不挠(náo)婆娑(pósuō)虬(qiú)枝

五、解释下列词语:

[边际]边缘,界限(多指地区和空间)。[错综]纵横交错。

[开垦]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姿态]姿势,样儿。还可指态度、气度。[屈曲]弯曲、曲折的意思。[盘旋]环绕着飞或走。[伟岸]魁伟,高直。

[朴质]质朴,纯真,不矫饰。[坚强不屈]坚毅刚强,不屈服。[宛然]仿佛,好像。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秀颀]美而高。

同义词辨析

鄙视轻视

相同: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看不起的意思。区别:“鄙视”有鄙夷、轻视的意思。“轻视”则有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意思。比较而言,“鄙视”所代表的轻视的程度要重一些。

本课例句。“让那些„„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六、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提示:

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

2、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总结。


(未完,全文共5864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