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观后感精选
《飘》是一部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的小说,该书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79年前,乱世佳人在飘的故乡亚特兰大首映,米切尔,斯嘉丽和瑞特扮演者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出席,整个城市回荡着《南方,南方》,真希望自己能穿越回去一睹费雯丽芳容……飘被誉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乱世佳人则是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飘是对历史的重述和复刻,读小说也是在读史,是理解那个时代生活,价值观,宗教观的途径,虽然其中包含了很多作者的个人感情和观点。1100页的中译本读起来完全不觉得累,又重温了将近四小时的电影,以致跑步时满脑子都是斯嘉丽和瑞特的影子。大爱书和电影,也愿意花些时间整理记录下个人的感受。
一,关于南方人的风尚。
风尚,是剽窃卢梭的词,古罗马人有民主的风尚,美国南方人有道德的风尚,他们以物易物,对自己的贫穷就像农场主的富裕一样自豪,绝不从富有的邻居那里接受任何略带施舍性质的东西。这种可贵的风尚,也是现今我们大多数人缺乏的品质。
二,关于反战主义。
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世界上的苦难大多是战争造成的,战争过后,谁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况且多数战争是建立在谎言之上:我们被地位显赫的大人物出卖了,我们历来尊重崇拜他们,听他们喊口号煽动偏见,激发仇恨,什么棉花大王,奴隶制,州权,都见鬼去吧。。应该说,战争的谎言,今天犹在。倒是瑞特的见解则更为一针见血,不管他们把战争标榜的多么高尚,其实战争从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钱,可惜从来没几个人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什么比阵亡士兵报纸雪花般飞舞在亚特兰大时,失去父亲,丈夫,孩子的女人们,饱含眼泪僵在原地那一刻,更能说明战争的残酷和无谓。个人认为,认清战争的本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是为了权利还是为了理想,仅是王姓的更迭还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三,关于信仰天主教的母亲。
埃伦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和天主教信徒,主张女人对生活要一味忍受,无论面对是酒醉的丈夫还是生孩子的痛苦,始终毫无怨言,这是我无法恭维的观念,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真正进步和解放,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跳出这种来自于外界的无端盲从的思想枷锁。但这个传统女性也我赞成的一面,比如她认为一个淑女接受绅士的礼物仅限于糖果鲜花纪念册等,一旦接受了贵重的物品,他们就会对你放肆,这种智慧无疑出自对人性黑洞的了解。
另一点感悟,和百年孤独的上校母亲乌苏拉一样,埃伦也是奥哈拉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斯嘉丽是在母亲去世后才感受到。
四,关于亚特兰大的发展轨迹。
这座城市在十九世纪成为交通枢纽,南北战争打响后,又发展成集商业,医疗,生产为一体的战略要地,一切都源于横贯其中的几条铁路线,这也是美国城市的一个缩影。话说一直认为地处西北的家乡,铁路建设水平落后于别的地区差不多十年,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便利的交通,就没有发展的条件,当然,一切皆因一个穷字,好在现在这方面终于有起色了。
五,关于南北战争。
米国是移民国家,实际没有南北之说,所谓南北更多是仅就这次内战而言的,并不像天朝南北存在显著的气候,生活习惯和风俗等方面差异。地理上的南北分界为俄亥俄河和梅森——狄克逊线,东西分界则为密西西比河。
(未完,全文共5535字,当前显示13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