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观后感精选
《鸣梁海战》是一部来自韩国的动作传记电影,影片主要由崔岷植、柳承龙和赵震雄等出演,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说到韩国电影史上的现象级电影,2014年的《鸣梁海战》必定是无可争议的入闱者之一。不论是单日125万的观影人次,还是最终突破1700万、超越《阿凡达》、成为截至当时韩国影史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这些纪录都是空前的,令所有好莱坞大片以及本国佳作都望尘莫及。
缘何《鸣梁海战》能够一鸣惊人,成为的韩国电影的影史标杆。应当说这并非一次因缘际会,而是韩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度过了2006、07年前后的瓶颈期之后,韩国电影界摸准了前进的方向,再加上上世纪末的电影振兴行动后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层层布局,终于在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左右构筑起了完整的生态体系、迈入了黄金时代。《鸣梁海战》的诞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另外,自从1926年的《阿里郎》奠定了韩国电影与民族精神的紧密联系,但凡称得上「现象级」的影片,比如《共同警备区》、《太极旗飘扬》、《实尾岛》、《海云台》等等作品,都能够引起观赏者在民族精神上的极大共鸣。对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强到变态的韩国人而言,似乎只有这样的电影才算是典型的韩式大片。此外,相比韩国同样擅长的犯罪类型片,从制作体量对电影工业的推动而言,战争类型片的作用要大得多,且又能挖掘出深刻的政治意蕴。以这两个角度看,《鸣梁海战》恰恰同时符合,因此其火爆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营销的得力也不容忽视。《鸣梁海战》的总成本大约190亿韩元,其中的宣传费用就有40亿,其比例堪比好莱坞大片。更重要的是,以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槿惠带头,一帮政界、金融界的大佬集体观影,由此带动了媒体几乎一边倒的舆论倾向,普通民众自然亦趋之若鹜。
虽然本片在韩国连破纪录,但在中国却并不被待见,过于突出李舜臣以及朝鲜军队的英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当年明朝军队多次派兵遣将与朝鲜联手抗倭,若是没有这先后数十万大军的驰援,李氏朝鲜也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然而影片中的去中国化表现得十分明显,完全撇开了明朝对整个万历朝鲜战争的影响,联想到韩国人历来对曾经身为中国的附属国而心存芥蒂,此举也可视为一种市场行为吧。
不过对于历史类型片来说,是否符合史实并非铁则,拍得好不好看才是王道,在这点上《鸣梁海战》的质量还是过硬的。导演金韩民的名气不如朴赞郁、金基德、奉俊昊等韩国名导,可执导能力却并不逊色,尤其在《最终兵器:弓》里面对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动作场面,他表现出了强大的掌控能力。正是看中了金韩民处理古装战争片的经验,cj娱乐才敢放心地把导筒交到他的手里。除了导演,演员阵容也相当靠谱。无论是饰演「李舜臣」的崔岷植,还是饰演「来岛通总」的柳承龙,抑或出演配角的赵震雄、晋久等人都是摸爬滚打多年的戏骨,保证了演技方面的一流水准。
影片的重头戏是长达一小时的海战,用美国《洛杉矶时报》的话说就是:「影片的海战绝对是史诗级的,比吴宇森的《赤壁》更加现实,也更加激动人心,甚至超越了彼得·威尔的《怒海争锋》。」一方面,剧组搭建了一比一的实物船模,以及亚洲最大的水中摄影棚,另一方面请到了韩国顶级特效公司macrograph与madmanpost进行后期cg处理,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为震撼壮观的海战画面保驾护航。
(未完,全文共4707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