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商业银行理财创新业务的审计研究(上)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早期主要以外汇利差和打新股等理财品种作为储户短期存款的补充。经过近十年的创新和探索,形成了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衍生品等行业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开放式基金投资、证券投资、信托收益权投资、qdii、结构性理财等理财品种,并在业务量上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作为审计部门,我们在为银行业务向多元化创新发展叫好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创新业务的成因和实质,甄别虚实,揭示创新中存在的违规行为,防范风险。

关键词:银行理财,业务创新,金融审计

一、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银行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称谓,欧美国家通常称为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和台湾通常叫财务管理服务,在中国之所以称其为理财业务,主要源于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在国内第一家开办这项业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1源于金融创新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带动了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经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后期的业务调整,已经逐步向“金融超级市场”发展,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即在对客户有求必应的同时,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稳定的业务收入。相比于外国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2004年9月国内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的推出,光大银行拉开了理财产品的序幕,各银行也相继纷纷发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量呈倍数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1302只,外币产品1760只,投资方向以信用类与股票类为主。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呈井喷态势,从2007年的8190亿元发展到2012年底的20万亿元,其规模超过基金、券商集合产品和信托产品之和。普益财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24.71亿元,较2011年上涨45.44%。

国内商业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得益于制度红利和市场红利的共同作用。以2008年为例,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政府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于2008年11月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即一系列扩大内需的

刺激措施,同时央行2008年的货币政策在年中也发生了少有的“大转身”,从上半年的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下半年的连续5次下调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向,围绕此而定的财政、货币、信贷等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对商业银行而言,十万亿的信贷需求被带动,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理财产品中信贷类产品的比重大幅提升。

2.监管考核指标的压力。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理财产品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银行考核指标的影响也不同。对于保本类理财产品,不论是保本固定型还是保本浮动型,都需要进入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通常体现为银行的金融资产,在负债方体现为存款,即纳入存贷比的计算口径,成为监管机构考核银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从法律意义上,银行仅仅起到服务中介的作用,因此不进入资产负债表,在利润表中体现为“手续费收入”,即表外循环,同时可以大幅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未完,全文共4520字,当前显示14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