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布局问题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农村学校数量开始减少,此后减少速度逐渐加快,近一两年减少速度比以往更快。据《华商报》记者最新调查,延安市子长县设8镇5乡,358个行政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普九”要求,学校数量不断增加,2002年达321所,其中乡村学校233所。随着新一轮学校布局的调整,2003—2008年间撤并学校119所,学校数减少到221所。2008—2009年一年减少学校160所,137所分散在农村的小学撤并为34所,目前全县只有学校61所,2575名小学生全部实行寄宿上学。榆林市2008年有中小学2076所,2009年减少至1702所。榆林市靖边县镇靖乡1997年有学校13所,2009年只剩4所。
学校布局调整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次学校布局调整都有特定的目的,城镇化是由非农业布局拉动的,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农村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趋势和标志,建设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终极目标。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契合了国家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城镇化有助于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农村教育的转型,反过来,中小学布局的合理调整及农村教育的顺利转型也有助于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紧接着,2001年3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报送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正式推动了各地布局调整工作的开展。它要求各地既要报送中小学校的总体规划,也要有各年度对规划实施执行的情况,其中包括:撤并学校间数;教师学生增减人数;学校房舍增减面积;设施设备增添情况;资金投入及来源;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学生及家长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或意见的反馈。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农村小学合并的进程。这一集中整合的表现,关系到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孩子的命运,关系到整个农村的发展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其客观规律,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2001年以来,不少地区撤并了一批条件较差的教学点,妥善安置了一批不合格教师,几种皮质了教学资源,办学的规模效益明显提高。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方便简单,公式化的倾向,使得这一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学校布局调整的顺利进行和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家庭无力承担子女教育费用骤增问题
(未完,全文共3492字,当前显示10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