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城市交通问题深层次原因分析及对策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经济的载体,治理和改善城市交通拥堵事关各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百姓切身利益,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各大中城市、甚至部分县城不同程度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城市规模越大拥堵问题越突出,有些城市甚至在平峰时段也常常发生交通拥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交通拥堵都将是我省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深层次原因分析

城市交通体系庞大,交通拥堵根源复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综合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交通流量激增

近年来,我省特别是苏南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方面,城市人口(包括暂住人口)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交通需求随之增长,另一方面,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居民出行距离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而延长,造成道路交通量的激增,是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主要原因。

(二)小汽车发展迅猛导致主次干道流量趋于饱和

从2006年起,我省人均gdp超过3500美元,苏南地区超过5000美元,私人小汽车增长迅猛,近几年来的平均年增长率在45%以上,我省城市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正逐步进入汽车时代。汽车的通行和停放占有大量的道路,城市的主次干道交通流量(特别是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已达到或接近于饱和状态。

(三)道路基础设施供给不平衡导致路网承担能力差

各城市重形象、轻解决问题,往往只重视快速路和主干路网规划建设,忽视次干道和支路网的规划建设,导致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不合理,路网密度低,道路交通功能紊乱,难以发挥路网整体效能。我省的大部分城市支路网密度在1.5km/km2以下。由于支路不足,大部分交通流量集中在主次干道上,加上多数单位将大门开在主干道上,进出车辆干扰严重,主次干道不堪重负。对于发展中的城市来说,交通设施建设时序存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交通设施供需不平衡注定将长期存在。

(四)停车泊位不足导致过多依赖道路停车

早期我省各城市对于各类建筑物制定的停车配建指标偏低,配建停车场根本无法满足停车需求,老城区的住宅区基本车位和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我省许多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与公共停车位之比不足10:1,大量的机动车必须依靠占道停车,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动态交通。

(五)公交分担率不高导致交通运输效率降低

全省每万人拥有公交车仅为11标台,大城市的公交平均出行比例约为14%左右,中小城市普遍不足10%,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40%-70%的公交出行比例差距巨大。政府对公交投入少,扶持力度不够,体制没有理顺,致使公交运输能力不足,服务水平较低,要使公交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任务十分艰巨。

(六)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发展不协调导致交通问题被放大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脱节,没有实现一体化,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偏重空间形态、建筑艺术、景观效果等,缺乏对交通需求规模、结构和分布特性等的科学定量分析。城市地快跳跃性利用,无大容量交通协调,老城区商业、办公、学校、医院集中,新城区缺乏必需的配套服务设施,出现严重的潮汐式交通现象。不少地方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不重视项目开发对交通的影响,城市道路功能与两侧土地性质、强度以及出入口控制缺乏有机协调,导致许多交通节点拥堵严重。

(七)交通参与者素质跟不上导致道路通行效率降低

部分交通参与者的素质跟不上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步伐,文明交通的意识不强,交通行为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交通违法行为面广量大,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非机动车骑上机动车道、机动车争道抢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对交通秩序的干扰十分严重,使得道路通行效率降低,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未完,全文共4865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