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5篇]
四川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大背景下,四川旅游如何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
面临“旅游业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不够全面、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不够、旅游管理和服务的随意性依然存在”的问题,四川旅游如何寻求突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决胜之年;也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为“十二五”发展积蓄力量的关键之年。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四川旅游以行动作答
机制改革先试先行
要实现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合力,是增强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旅游业正在以更广阔的视野开展旅游业改革试验,推进旅游产业整体改革步伐。
【点击】
2010年一开年,成都便发布了全新的符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目标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布局规划。在其规划的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中,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作为“成都市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主要承载区”,成为了焦点所在。
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将打造山地运动度假、温泉休闲度假、康疗养生度假、文化娱乐度假、生态美食度假、商贸会展、科普教育7大核心产业链,并实现旅游的“高山探险、中山度假、低山休闲”多层次的服务配套。占地1000平方公里的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则正沿着休闲度假的道路绘制蓝图。按照“现代田园绿洲,西部中央公园”的总体发展定位,整个区域将分为景观农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主题游乐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和康疗养生旅游五大主题功能区,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目前,我省已向国家提出申报成都为“国家旅游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
【延伸阅读】
不仅在成都,旅游业改革试验的探索和试点在全省多个领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以乐山、广元、遂宁等为试点,我省探索旅游线路统筹落地的实施,进一步整合旅游要素,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的效益,延伸旅游产业链。
整合省、市(州)、县(市、区)和旅游企业的旅游宣传促销资源,探索构建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优势叠加,逐步形成实际有效的宣传推广长效机制。
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实现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管理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避免多头管理,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
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发展战略指导下,综合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系统配套政策,探索专项政策突破,逐步将应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
优化配置旅游要素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发展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打造一批观光精品,实现了旅游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发展从“点”的开发向“轴”、“片”推进,从注重景区开发向“景区、城镇、通道”并重,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形成更多的区域旅游增长极。【点击】
坐拥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世界遗产的乐山市,旅游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居全省景区首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乐山如何牢牢把握在四川旅游版图中的领先地位。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而推动旅游线路从线性据点式到中心辐射式的突破是一条重要途径。
按照规划布局,首先是构建“一区”。发挥“乐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作为休闲度假旅游区、世界遗产旅游供给基地、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综合性功能,使乐山既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又成为游客转往周边景区的集散地,带动周边区县旅游业蓬勃发展。
(未完,全文共5833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