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第一篇:反腐倡廉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内容摘要。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治理腐败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但同时必须认识到防治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完全根治并存的实际问题,既充分肯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看到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在怎样利用文化建设、道德规范的层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力求利用廉洁文化建设我党的反腐构架,利用道德力量填充我党的倡廉之风。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
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体现了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反腐倡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方向。教育是基础,侧重于教化,着力于思想道德防线,解决领导干部“不想”腐败的问题,是制度和监督的前提。下文将对当前的反腐形势做出分析,并针对问题联系“教育引导”和“文化建设”阐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新形势下的腐败问题日趋复杂多样
笔者认为我们当前的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把手”腐败现象。“一把手”权力集中、地位特殊,容易凌驾于制度之上,滥用公共资源和其他权力,吸引各种人员形成共同参与和利益共享的利益团体,发案后往往形成“窝案、串案”,影响恶劣,危害极大,涉案金额不断上升。
2.腐败领域扩散现象。腐败现象主要发生在资金密集领域和权力集中部门,并有逐步渗透到“清水衙门”的趋势。土地开发领域案件频发,政法、教育系统违纪案件高发,环保、质监、安监、药监、城管执法等部门的腐败问题也呈现易发多发态势。一些传统“清水衙门”的工作人员出现了利
用“人脉关系”牵线搭桥,进行权力寻租的腐败现象。
3.试图使腐败所得合法化现象。违纪违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试图为非法所得披上投资所得的合法外衣。有的以提供有偿中介服务的形式,收受高额“顾问费”、“咨询费”、“中介费”;有的在境内谋利、境外收钱,再以外资形式投资境内,“漂白”赃款;有的伙同亲属或特定关系人,以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的名义,取得明显高于正常收益的“红利”;有的以商业揽储、保险等名义,通过商业回扣、工作“奖金”等形式收取巨额回报,等等。
4.乱作为与不作为现象。行政乱作为的问题屡禁不止。有的只考虑部门利益,与民争利;有的不依法行政,侵害群众利益;有的巧立名目,乱摊派。行政不作为现象屡有发生。群众反映,到政府机关办事虽然吃、拿、卡、要的问题少了,但办事不方便、效率低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地方对此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使得庸懒行为的查处比较困难。
5.青年干部与专家学者拒腐防变能力偏弱现象。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由过去的“59岁现象”向年轻化延伸,“29岁现象”、“39岁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专业领域,出现了专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腐败的现象。例如,在招标投标领域,发生评标专家腐败案,甚至出现了评标专家集体腐败现象。
从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看,廉政教育导向功能不明显,典型的示范性、仿效性、可复制性不足,警示教育不够有效;
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关键领域仍然存在权力寻租空间;有的制度设计还不够科学,制度配套性与操作性偏弱,执行力层层递减的现象普遍存在。
(未完,全文共20366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