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才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重点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完善,现已基本形成,但隐藏于市场背后的信息传播渠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信息获取的高成本壁垒。市场信息对于供需双方是否做到了应知尽知。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告诉我们:它暂时还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这一市场的有效性受到抑制和扭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涵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information)最早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提出。该理论主要是指对同一事件,相关信息在市场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对称分布,由此造成市场双方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并非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而是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进行的,最终会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并有可能导致市场的无效率甚至崩溃。

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交易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未获得理想交易所需的完全清楚的信息;第二,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存在信息优势方;第三,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常态,完全信息却是一种理想状态,从构成信息传递系统的信源、信道和信宿三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如下:

1、由于信源形成信息不对称

由于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压力,致使高等教育的“出口”市场已变成了“买方”市场。同时,由于学历在区分人才综合能力方面的信号功能的弱化,学生不能被快速有效地分拣,造成了市场选择的困惑与茫然。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混沌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为了顺利跨过求职的第一道关口——争取到面试机会,往往在求职材料上大做文章,因而一些毕业生就通过制作“注水”简历、“虚假”证明等不诚信行为来抬高身价,以求谋得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尽管可以通过学工干部、专业老师甚至后勤物管人员等,了解除求职材料所反映的其他方面的信息,但由于受信息搜寻成本和高校教职员工反映信息的有效性的限制,这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存在很大障碍的。由于毕业生提供了虚假或不完全信息,这是源头上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一个方面。

2、由于信道产生信息不对称

一是由于信息披露的程序、信息传播的方式、技术手段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上还存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使已经公开的信息不能完全、及时地被双方接收二是由于信息获取成本的存在,使得市场交易的任何一方想通过信息优势而获得交易主动,就必须投入一定的成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权衡信息获取成本和预期收益方面的差异,导致双方都无法掌握完全信息。

3、由于信宿产生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由于客观的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人们掌握的信息更多局限于与自身工作相关的范围内,个人能拥有的私人信息及资源是有限的,隔行如隔山的事实存在,使得任何一个个体对其它领域信息的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象上。另一方面,由于个体之间在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方面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差异,导致相同信息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实际利用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对于工作经历几乎为零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专业知识水平、社会化状态各不相同,对于就业市场上的同一信息做出不同的判断乃至产生相反的利用结果就不足为奇了。同样,对于同一用人单位的不同部门代表,如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管,对同一应聘信息的判断和处理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1、逆向选择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供给过剩


(未完,全文共21020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