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峡博物馆 城市之路讲解词

第一篇:三峡博物馆城市之路讲解词三峡博物馆·城市之路

重庆:城市之路展览引言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19世纪以来,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坚强崛起:从一个地区商贸中心,发展成为开放的、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从古代的区域性军政要塞,正努力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从反抗殖民冲击、推翻封建帝制、历经抗战烽火、荣膺西南首府的英雄城市,发展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一个立足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国际性名城。由于重庆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重庆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产生巨大的影响。

《重庆。城市之路》展览从城市变迁、商贸金融、工业崛起、英雄城市等方面展示了重庆城市近代化的成长历程。这是一条历史之路,这条路不仅是对重庆昨天的顾念,也祈盼重庆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一单元城市变迁

重庆周朝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设巴郡。在此后漫长的古代时期,重庆一直是一个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

重庆的近代化是从它成为通商口岸开始的。1890年3月,中英在北京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英国取得了在重庆开埠通商的权利。1891年正式开埠后,重庆成为长江东西贸易主干道的起点和长江上游商品的集散中心。重庆随着经济的繁荣逐步发展起来。

20世纪20年代是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10年,市政机构的演变经历了商埠办事处、市政公所、商埠督办公署、市政厅、市政府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1929年2月,重庆正式建市,这标志着重庆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在城市管理方面已经向系统化管理发展。市政机构的逐步完备,有力地促进了市政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1939年5月5日,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直隶行政院;1940年9月6日,又将重庆定为陪都。抗战期间,重庆不仅政治地位提升,由于沿海及沿江地区大约400多家工厂、100万以上人员陆续迁移到重庆及其附近沿江地区,重庆城市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重庆古城的城垣、城门全用大条石构筑而成,保存至今的通远门和东水门古城门、古城墙遗址,雄风依旧,古韵犹存。图为展厅中仿原大制作的重庆东水门。

明清府城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重庆城由秦朝张仪筑造,三国时期李严扩建。公元1240年彭大雅再筑重庆城,明代洪武年间,戴鼎在旧城基础上,筑城门十七个,九开八闭,象征九宫八卦之形状,从此,重庆逐渐成为川东地区军政中心。重庆古城,经历了3000多年的沧桑变化,而今只留下部分地名和残存的遗迹。展览中陈列的有关古城的照片和历史资料,均为明代戴鼎所筑之城。

晚清重庆城市沙盘

晚清重庆城市沙盘,以晚清重庆綦江人刘子如所绘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为依据制作。在九开八闭十七门的重庆古城中,街巷纵横交织,会馆钟楼、衙署楼台错落其间。此时的重庆不仅是川东兵备道的所在地,也是长江上游最为发达繁华的商业都会。《全图》绘制时,重庆已经开埠,图内可见帝国主义轮船、兵舰游弋两江;各列强在重庆设立领事馆;被帝国主义控制的重庆海关、邮政局;清朝政府设立在重庆的统治机构——巴县衙门、重庆府、川

10三峡博物馆·城市之路

东道。

晚清开埠

1891年3月,重庆被迫开埠,这是重庆由一个封建城池向近代城市演变的新起点。开埠后,伴随着列强相继在重庆设立领事馆、租界地,外国军舰游弋川江,教堂、学校、医院、书局也随之兴起,并有西式洋房、商业场、电灯公司、电影院、报社出现。“洋”字号企业、商店林立。重庆开埠标志着重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开端,同时也是重庆近代化的起点。

魁星阁


(未完,全文共51066字,当前显示14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