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大庆建市,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3077.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54.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433户,比1978年全市工业企业数多369户;并形成了以石油、石化、食品、建材、机械、电子、纺织、电力生产和供应和医药等九大重点行业。地方工业增加值由1997年的2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85.4亿元,十年增长了近8倍。目前,大庆市经济总量,65%来自石油,35%来自非油产业,这个数字在十年前应该是85%和15%。在“十一五”末期,努力把石油与非油产业的比例调整到55:45。
大庆市从2003年起实施地方工业项目“百项工程”建设。5年来累计新建地方工业项目79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已有599个项目建成投产。
2000年之前,大庆市的工业园区只有高新区的“一区三园”。2000年万宝工业园区启动建设,2003年大同玉米、纸业园区、龙凤向阳园区、杜蒙德里格尔、肇源皮革城开始规划建设,2004年红岗区的玻璃、橡胶、铁人生态园区破土动工。2005年5月,根据黑龙江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要求,全市规划了东城、宏伟、兴化、向阳、喇嘛甸、红岗、林源、让胡路八个项目区,并当年开展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市园区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建设工业园区20个(其中市级以上工业园区14个),规划面积560平方公里。
自1998年以来,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截止2007年末,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08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6个。共引进到位资金242.9亿元。先后引进了金锣、伊利、日月、哈啤、皮革城、华嘉公司年产36万片6英寸集成电路芯片、港荣铝业2200套/年模具加工、天泰生化年产1.4万吨复合薯片、150套/年油田洗井水循环利用节水装置等一大批牵动作用较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促进了我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先后有黑鸟公司、大丰公司、三维公司等9家企业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境外成功上市,累计融资34亿人民币。全市有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了办事处或子公司。力神泵业等8家企业开展了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对外合作区域已扩展到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蒙古,中东的伊朗、阿曼,南美的委内瑞拉等区域和国家。全市有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纳奇网络开发有限公司等服务外包企业46家,从业人员3100人,实现营业收入近10亿元。
到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12.3亿元,增长20.7%,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7.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
一、
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分别为15.1亿元、149.4亿元、147.8亿元,占同行业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3%、9.6%、67.6%。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2.4和1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基本持平。
大庆油田在43年的开发建设中,把爱国情怀、创业意识、求实态度和奉献精神,凝结成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石油工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铸就了享誉中外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油田开发的奇迹;连续27年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和承担原油差价累计达8000多亿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间,喇萨杏油田在不断提高采收率工作中形成的发展思路及开发方针,是与时俱进思想的集中体现。喇萨杏油田在提高采收率工作中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和丰硕科技成果,是对先进生产力的最好诠释。
(未完,全文共18053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